朱繼民說,該項目進度還取決于當地勞工的招聘工作,首鋼集團仍在解決這一問題。去年12月份,首鋼集團與馬來西亞鋼材公司Hiap Teck Venture Bhd.(5072.KU)共同組建了上述合資企業, 首鋼集團占40%的股權。
目前中國在鋼鐵出口問題上與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出現了貿易爭端,首鋼集團和中國其他鋼鐵企業在這種背景下著手建立海外業務。
朱繼民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正在著手回應相關申訴,國內鋼鐵企業應團結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國內黯淡的前景加劇了中國鋼鐵行業在海外面臨的困難。朱繼民表示,中國鋼鐵行業正面臨嚴重產能過剩,必須加快行業整合步伐。他表示,中國鋼鐵產能約為8億噸,但去年鋼鐵消費總量僅6.5億噸,而且鋼鐵消費最多只可能達到7.5億噸。
他稱,鋼鐵行業飽受產能過剩困擾,該行業去年第四季度以及今年1、2月份出現虧損。2012年2月份,國內鋼材現貨價格觸底反彈,形成明顯的“V”型走勢,與此同時,鋼材需求較為疲弱,社會庫存連續攀升,高庫存壓制了鋼價反彈的腳步。那么,進入3月份,“兩會”召開之際,鋼價又將會何去何從?下面我們做具體分析。
一、歷年“兩會”前后鋼價走勢 1、從歷年“兩會”前后近一個月鋼價表現來看,2005年、2009年和2010年鋼價波動十分劇烈,其他年份鋼價波幅相對較小。
2、從“兩會”期間鋼價走勢來看,上漲(包括平穩)概率與下跌概率各為50%,但波動幅度在70元以下概率達到70%。
3、 “兩會”結束,僅在2010年鋼價出現瘋狂上漲,漲幅達410元/噸。其余年份波幅均在80元以內。從漲跌概率來說,有三年出現上漲,四年出現下跌,有三年出現零增幅。
二、鋼價“兩會特征”之原因分析 對于過去十年“兩會”前后鋼價走勢的分析,我們發現兩個明顯的規律:一是除2005年、2009年和2010年外,鋼材現貨市場價格波動均在百元之內,未出現大漲大跌。其次,無論是“兩會”前后還是會議期間,鋼價出現漲或跌的可能性如拋硬幣一樣,并沒有可以遵循的軌跡可言。這說明, “兩會”并不是決定鋼價上行或下跌的重要變量,只能說“兩會”可能是影響鋼價波幅的一個因素。
鑒于此,我們做如下思考:為何2005年、2009年和2010年這三年鋼價會一反常態劇烈波動,其背后的推手是什么?為什么“兩會”前后其他年份鋼價的波動幅度相對較為溫和?
我們總是相信歷史是重演的,并且基于這一理論而做后期的分析預測。但是歷史規律的研究往往需要先對行業發展環境的異同作出分析判斷。
回顧歷史,過去十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前,GDP增速持續攀升,最高達到14.2%。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GDP增速連續六年首次跌破10%,2009年再創新低至9.21%。為有效應對金融危機可能帶來的經濟全面下滑,中央四萬億投資計劃出臺。這四萬億投資對經濟刺激作用非常顯著,2010年GDP增速達到10.33%。四萬億投資也挽救了整個鋼鐵行業全面虧損的態勢。但2011年經濟增速再次出現放緩跡象。從整個社會通脹來看,CPI同比增速在2007年、2008年以及2010年下半年開始持續高位,并一直持續2011年全年。CPI的同比增速在2008年2月份達到頂峰。 |